在中国古代官场流传着一句警示名言:伴君如伴虎。帝王心术深不可测,臣子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。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:太子朱标不慎落水,侍卫们纷纷施救。令人意外的是,明太祖朱元璋赶到后,竟对衣冠整齐的侍卫加官进爵,反而将脱衣救人的侍卫处死。这看似不合常理的处置,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帝王心术?故事要从太子之师宋濂说起。
提起宋濂,想必大家都记得中学课本里那篇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。这位寒门学子正如文中所述,自幼家境贫寒却勤学不辍。即便需要借书抄读,他仍坚持遍览群书。年轻时便以文采斐然闻名乡里。元顺帝曾征召他入翰林院,他却以侍奉双亲为由婉拒;后来睦州知府王显宗邀他出仕,他也未曾应允。
展开剩余65%命运的转折出现在朱元璋的赏识。经谋士李善长举荐,宋濂与刘基、章溢、叶琛等才俊一同受到重用。因其文采出众,朱元璋盛赞其为开国文臣之首,这份殊荣在当时可谓无出其右。
作为明朝文臣之首,宋濂肩负起教导太子朱标的重任。出身贫寒的朱元璋深知学识的重要,他不仅为太子组建了最优秀的师资团队,更以未来储君的标准严格要求。令人欣慰的是,朱标天资聪颖又宅心仁厚,与严父截然不同,颇有秦公子扶苏之风。宋濂倾囊相授,期盼培养出一代仁君。朱标对恩师也敬重有加,朱元璋因此对宋濂格外器重,不仅屡次加封,更令朝中俊彦拜其为师。告老还乡时,朱元璋还亲自设宴饯行。
然而胡惟庸案的爆发改变了一切。宋濂之孙宋慎涉案,按律当诛连三族。朱标闻讯立即为恩师求情,朱元璋却冷言相向:赦免之事,待你登基再说罢!绝望的朱标途经小河时竟投水自尽,幸得侍卫及时相救。
听闻此事,在马皇后劝说下,朱元璋最终将宋濂改判流放。但对救驾侍卫的处置却令人费解:衣冠整齐者连升三级,脱衣救人者尽数处斩。原来在朱元璋眼中,前者心系太子安危奋不顾身,后者却先顾惜衣物,足见其忠心不足。
(注:此事正史未载,或为后世演绎,旨在突显人物性格,读者当理性看待。)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